曲径通幽 > 历史军事 > 临安不夜侯 > 第587章 猛药

第587章 猛药 (第2/4页)

推荐阅读:

汤思退道:“首相,汤某已派人促请了。”

陈康伯和陈俊卿互相递个眼色,默默地坐在一边沉吟不语。

他们两个,陈康伯是坚定的激进派,与沈该、汤思退等不是一路人。

陈俊卿是官家做郡王时的王府教授,官家的铁杆儿,所以也是不会轻易对沈该、汤思退的意见表态的。

不过,对于枢密院越过文官宰执擅自调兵一事,他们其实也有些不满。

这倒不是因为觉得杨存中冒犯了他们的权威,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让将领拥有了这样的权力,后果确实太严重了。

很多人是简单的二极思维,非好即坏,非友即敌,非此即彼。

这个世界是复杂多样的,哪有那么简单。

比如宋朝军事的强干弱枝、守内虚外政策,因为它后来产生的弊端,就被一些人彻底否定,把它从头到脚喷成了一坨屎。

孰不知它也是大宋的统治者汲取前朝的教训,从而做出的精心设计。

大唐的藩镇作乱,尤其是安禄山起兵后,一个月攻下东都洛阳,半年内打下京城长安,大唐名将连连折损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枝弱干,重兵在外。

突然冒出个手握重兵的反叛者时,国内根本无兵可用。

唐玄宗当时派出的封常清、高仙芝等名将,统领的都是刚刚成军不到一个月的老百姓,根本形成不了战力。

有了大唐的前车之鉴,又有了五代十国将领们轮番干掉老大,自己坐天下的“习俗”,大宋才做出了这样的安排。

在当时来说,它就是最好的安排。

只不过,任何一种制度,都应该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。

但是任何一种制度,在形成、稳定下来的过程中,一定会形成一大批既得利益者。

到了该做改变的时候,他们就会跳出来成为阻碍变革的阻力。

于是,曾经最优越、最合适于当时的制度,在该改变时不改变的情况下,最后就成了反噬的恶兽。

然后,后来者就把它做为一个教训,再次尝试研究出一种更加先进的制度。

但是,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。

每一种汲取了前朝教训的新制度,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,都会再次成为后来者的一个教训。

这个怪圈,一直打不破。

对于宋朝而言,它在建国之初便定下的这种最合适的军事制度,现在已经开始拖后腿,到了可以适度做出改变的时候了。

但是惯性使得很多人对此顾虑重重,不敢轻举妄动。

比如陈康伯和陈俊卿,他们是坚决站在官家赵瑗一边儿的,但他们也忌惮让武将拥有更大的权力。

文官的权力一旦失去了节制,他追求的是权倾朝野、唯我独尊;

武将的权力一旦失去了制约,他会干什么?

适度做出改变?

到什么程度算是适度?

一旦这个适度其实是不适度的,我岂不是成了天下罪人?

因此,陈康伯和陈俊卿也没有即时表态,他们要等杨存中来了,弄清楚原委再说。

杨存中来了,他刚一到,汤思退便咄咄逼人,向他质询起了擅自调兵一事。

杨存中坦然道:“首相、各位执政,杨某并未擅自调兵,杨某是受命于监国晋王,拿到令箭兵符,方才签署调兵之令的。”

汤思退道:“朝廷用兵,向来是枢密掌兵籍、虎符,三衙管诸军,帅臣主兵柄,各有分守。

帅臣概由文官出,战罢缴兵。请问杨枢使,此番调兵出京,以何人为帅臣,为何我等宰执,无一人知晓?”

“帅臣由天子任命,这是规矩。帅臣必由文臣出,这可不是规矩。”随着声音,晋王赵璩昂然而入。

他就知道,调兵出京这事儿,瞒不了太长时间。

沈该等人纷纷离座施礼,见过监国。

赵璩摆摆手,走到上首,把沈该的位子占了,说道:“本王受天子所托,今为监国,代持天子权柄。

枢密院是受本监国所命调的兵,三司是受本监国所命出的兵,至于帅臣……”

赵璩向几位宰执看了一眼,道:“本王一共调了三千兵,分赴三处,每处不过一千。

不是甚么紧要大事,甚至用不到粮草辎重,地方官府便足以供应而不伤元气,因此未派帅臣。

兵贵神速,未及告知诸位大臣,这不,昨日发兵,今日本王便来告知了么?”

沈该眉头一皱,道:“不知监国往何处发兵,所为何事?”

赵璩乜了汤思退一眼,道:“这事儿啊,汤参政知道。”

众人一听,齐齐向汤思退看去。

汤思退急了,忙道:“下官也是刚刚知道调兵之事,监国调兵,下官着实不知。”

赵璩笑道:“调兵一事,你确实不知。为何调兵,你应该知道才是。

本王分遣兵马,去了婺州金华、东阳和会稽,这

最新小说: 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 晴阳照行旅 第一召唤师 影视:都市万界炼心 大魏疯王 污浊妄构 断绝关系后,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抗战之关山重重 大夏第一毒士,从废相开始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神医家丁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,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打造最强边关 天命败家子 诸天皇帝聊天群 火影:从吃下黄金果实开始 清末生活录 让你末世求生,你和丧尸女皇好上了? 消失十五年,孩子妈穿回来了! 铁血西军:大宋杨家将后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