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昨天下午开始,刘伯温、杨宪、宋濂等人便与解缙一道,聚在了摄政王殿下的书房之中,直到现在为止,都还没有出来。”
闻言,朱元璋不由心中好奇了起来。
究竟是什么事情,需要用到浙东派的诸位大臣,而且还是关起门来商议。
关键,这一商量就是整宿啊,到现在了都还没说完。
顿时,他便不由心生出了想要亲自去看看的想法。
“毛骧,随咱去看看!”
朱元璋起身,果断让毛骧跟上,朝摄政王府邸走去。
“是,陛下!”
毛骧、吴伴伴二人不敢耽误,赶忙跟上。
……
话分两头说。
这边,摄政王府之中。
刘伯温等人虽然人人都顶着一双黑眼圈,但每个人的眼中都泛着精芒,脸上更是充满了激动、兴奋之情。
他抬头看了众人一眼,杨宪、宋濂、解缙……人人都面有疲惫,但精神头却是异常亢奋。
“如此一来,便说得通了!说得通了!”
杨宪拿手指狠狠敲着桌子,话语之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。
“对极,对极!正是合该如此!我等为何却是未曾想到呢?”
宋濂摇着头,脸上满是叹服。
“既然我们推导通顺了,那也就不需再继续叨扰了。”
最终,还是刘伯温的一言,将此事彻底敲定了下来。
他小心翼翼手捧着一叠宣纸,眼中也浮现出了极为罕见的一抹激动来。
“诸位,摄政王殿下已经为我们展现出了光明的未来。接下来,就该轮到我们出力了!”
众人齐齐抬头,眼中迸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热烈与期盼。
于是,众人便站起身,鱼贯走出了书房。
门外早有厨娘等候多时,为众人奉上羹汤、肉糜,将宵夜、早饭囫囵一顿吃了。
匆匆吃过了食物,众人只觉得精神振奋,浑身充满了力量。
他们喜出望外,纷纷走出了摄政王府。
走这一路,几人的谈话就没有断过。
“摄政王果然天纵奇才,实乃我大明之幸啊!”
“我若是能有摄政王智谋的万分之一,必然也能成就一番事业,富国安民,贡献一方。”
“摄政王殿下所提出的这两项改革制度,若是能够顺利实施,当真是利在当代、功在千秋啊!”
“是啊!但凡这两项变法能够顺利推行,先贤们所推崇、期盼的无为而治之盛世,必然能够来临!这一切,都是摄政王殿下的功劳!我等能追随摄政王殿下,办下如此惊天动地的伟业,实乃我等三生……不,是九世有幸!”
……
各种各样的夸耀之词,从浙东派的诸位大臣口中,好似不要钱一般地说出。
大家都变着法样赞美着摄政王。
说来有些好笑,浙东派的诸位大臣可几乎都是朝中清流啊,一等一的重臣,即便是面对朱元璋的时候,也都多少显得仍然进退有度,骨子里的文人傲骨仍在。
可是在面对摄政王朱柏的时候,那真的是恨不得能够甘愿拜其为师,充当其门下走狗。
究其原因,那是因为摄政王朱柏,是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上,击败他们的。
治国、安民、平天下。
诸位大臣的心思,不由又一次回到了昨天,他们刚进入摄政王殿下书房的那一刻。
摄政王端坐在书桌前,而在他面前的那一摞宣纸上,墨迹未干。
之所以这么快将他们召集过来,摄政王殿下便是要将他刚拟定的“考成法”、“一条鞭法”尽快同他们讲解一番。
同时,摄政王殿下也再三强调,这两种改革法令,与当下大明帝国的制度之间,是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的,所以需要他们群力群策,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,进行一些改动,最终促使这两条改革法令能够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,成为既定的大明法案。
听完了摄政王殿下的这番话,众人当时就被震撼到了。
但,等到他们真正拿到了这两项改革法令,然后仔细研读起来之后,心中的这份震撼之感,遂变得更加强烈了起来。
也是这时候,他们才终于猛然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已与摄政王殿下之间的差距。
当自已还在埋头苦干的时候,摄政王殿下的目光却早已经洞穿了现实,看到了遥远的将来去了。
所谓的“考成法”,其实在历史上是在明代万历年期间才确定的官员考核制度,是由张居正提出的。
这一制度,其实说来并不复杂,主要就是为了保证陛下的诏令、中央政府的决策,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。
通过新组建的内阁,来控制六科,而又以六科来控制六部,最终使得内阁成为改革的绝对权力中枢。
将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,都汇编到了一处,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有效体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