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朱倬更看重那些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,曾在地方上任职过的的御史。
此番被他派去地方巡察的,也基本属于这一年龄段和这等任职履历的人。
而萧毅然、卢承泽和于泽平,都是年纪不大,而且刚刚入仕,就被他留在了京城。
于泽平是今科二甲进士,本来是被派去平江府任职的。
他在平江刚上任半年有余,就被调回了临安,并且就职于都察院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衙门,可见是有些背景的。
朱倬和杨沅介绍完了情况,就把左右副都御史还有佥都御史王晨坤找来,让这些同僚和杨沅见个面,彼此认识一下,然后才让人带杨沅去他的签押房。
此时,萧毅然、卢承泽和于泽平三人,已经等在杨沅的签押房外了。
对于杨沅的到来,萧毅然是非常高兴的。
萧榜眼一直是杨沅的拥趸,对于杨沅出使北国,在外边转悠了一圈儿,就给大宋领回两个小弟,还把一个当叔的给逼成小弟这件事,萧榜眼是心服口服的。
现在他已经成了杨沅的小迷弟了。
探花卢承泽对于杨沅的心情却复杂的很。
在杨沅出使金国之前,他还颇有心气儿要跟杨沅争一争。
高中状元并不能说明一切,纵观历史,高中状元的许多人,未必就能走到最高最远。
可现在杨沅是右佥都御史,而且还是一位侯爵,两人的差距就太大了。
对此,不管是出于彼此的政治立场,还是个人的嫉妒心、自尊心,都让卢探花格外纠结。
杨沅一到签押房,就看到三人正候在廊下。
“同年”之间更容易抱团,形成一个同年小圈子,这也是原因之一,因为他们更方便来往。
像杨沅这种朝廷新贵,其他人就算想来亲近,也得先找一块合适的敲门砖。
而萧毅然、卢承泽和于泽平跟杨沅的同年关系,天然就是一块敲门砖。
他们曾一起进考场,一起金殿面君,一同成为天子门生,一起跨马游街,这样的交情还不够亲近么?
一见三人,杨沅也显得很热情,忙把三人让进签押房。
小厮刘大壮已经先来一步,熟悉了签押房内外,马上就给四人上了茶。
于泽平呷了一口茶,便微笑道:“好茶,子岳这茶是最上品的狮峰龙井啊。”
杨沅微笑颔首,吩咐道:“大壮,把我那茶取来,三位同年一人一罐,大家拿回去尝个新鲜。”
三人连忙推辞一番,这刚刚相见,上官倒给下官送起礼来,怎么好意思。
一番推让,三人才把茶收了。
卢承泽笑道:“子岳当初殿试时,便为岳飞将军大声疾呼,又是子岳你一力倡导对金政策的调整,如今看来,子岳都是对的,此等前瞻之力,实为我等之楷模。”
萧毅然道:“卑职听说您将出任本院佥宪,真是欢喜的很。今后我等追随佥宪,必能大有作为。”
于泽平道:“是啊,职等刚刚做官,年轻识浅,总宪放心不下,此番派御史巡察地方,便不敢放我们独当一面。以后有佥宪在,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了。”
卢承泽听了,脸色就有点不自然起来。
他一口一个“子岳”,人家却称呼杨沅的职务,这岂不是显得他很没有分寸?
杨沅道:“方才我见亚相,亚相说,新官上任三把火,朝野上下都在等着咱们亚相这三把火。而亚相这三把火,却要看你我怎么烧了。
巡察地方固然重要,但要依我看,留在临安,未必就没有大事可做。
如今都察院刚刚建立,从御史台移交来的许多卷宗,三位可以好好梳理一下。
那些疑案大案、久拖不决的案件你们全都找出来,我们要一一予以解决。
当初御史台管不了事,我管;如今都察院里别人不愿意管的事,我还管;别人不敢管的事,我更要管。杨某人做事,就喜欢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!”
萧毅然和于泽平听的热血沸腾,大感振奋。
他们刚刚入仕,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,想要轰轰烈烈大展拳脚,可是都御史朱倬过于持重,信不过他们这样资历浅的年轻人,现在有了杨沅,可就不一样了。
卢承泽听了却只是暗暗冷笑,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,以为你是官家宠臣,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?
不过,转念一想,卢承泽忽然又转变了主意。
好啊,既然伱想啃硬骨头,那我就翻遍御史台移交过来的旧案,好好找几桩难办的案子给你。
今日你夸下海口,来日我看你如何收场!
……
枢密院里,张宓原先任职的宣旨院,和机速房之间的围墙,被人拆出了一个大口子。
这里将要改建为一道门户。
枢密院对内对外最重要的谍报部门,一直是八绂堂的蝉字房和鱼字房。
现在郑远东把针对西夏的谍报事务划拨了